河西走廊制种玉米密植技术破解增产难题
北回归客
2025-10-13 14:34:33
0

0893073b-684e-4da0-9b6b-5755fd6da356

       本报张掖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冯宝强)示范田亩产最高达701.4公斤!省农业科技团队通过实施密植增产集成技术,破解了长期制约河西走廊制种玉米“单产低、成本高”的产业瓶颈。来自省农业科学院、省种子总站、省农技推广总站和25家制种企业的80余位专家代表,日前齐聚武威和张掖制种玉米密植增产试验示范田,现场观摩密植增产技术带来的丰硕成果。

       作为全国最大的杂交玉米制种基地,河西走廊制种产业是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支柱。但长期以来,当地制种玉米亩均种植密度仅5500株、亩产约440公斤,密度偏低、单产不高、成本居高不下,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

针对这一难题,自2022年起省农科院联合张掖、武威两市农科院,聚焦“母本密度与单产关系”核心课题,开展“河西制种玉米单产提升技术及规模化应用”研究,重点攻关不同母本密度群体对不同基因型制种玉米组合单产的影响。

       研究显示,通过合理增加母本植株密度,集成应用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北斗导航播种、有机硒液体肥、生物降解膜等多项新技术,既破解了“密植易倒伏、果穗发育不均”的难题,又实现了产量与质量双提升。2024年,示范田在亩增1000株母本的基础上,单产达到643.3公斤,增产23.8%。今年,科研团队继续扩大示范规模,经专家现场测产,在现有密度基础上亩增600至1300株母本植株,张掖示范田亩产最高达到701.4公斤,平均亩增产80至150公斤,增产率达23%至29%。


研讨交流会上,与会专家和企业代表围绕技术实用性展开讨论,希望尽快建立“科研单位+企业+农户”推广机制,扩大技术覆盖面,并根据不同生态区域特点,开展品种耐密性筛选和分类指导。


“这不是简单的‘多下种’,而是‘精调控’,目前已在多家制种企业推广应用。”省农科院樊廷录研究员介绍,该研究是我省“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研产融合科技赋能攻关计划的重要任务,不仅显著提高了制种玉米单产水平,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密植增产技术包”,还能提升制种企业和农户收益,对巩固河西走廊在全国玉米制种领域的优势地位和筑牢国家粮食安全根基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192.38 亿元!2024 ... 9 月 22 日下午,“张掖玉米种子”品牌价值发布暨农业产业招商洽谈会在张掖举行,中国农业大学发布 ...
亩产1182.92 公斤,转让... 10月9日,河南农业大学玉米新品种“YD268”实地测产会上传来好消息——由河南农业大学汤继华教授选...
[视频]张掖有“种”种天下 张掖有种•种天下!
张掖市120万亩制种玉米丰收 秋分前后,全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张掖,田畴沃野间满目金黄,接天连片的制种玉米地里,机械来回穿梭忙收获...
[小视频]张掖农优品 盛筵鲜天... 10月29日,中国(张掖)现代农业品牌暨农食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举行。本次大会以“张掖农优品,盛筵...
进博会“上新”!拜耳、先正达、... 国家会展中心 黄浦江畔,形如“四叶草”的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再度张开怀抱,迎接八方宾客。...
“张掖农优品 盛宴鲜天下”——...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甘味”出陇和市委市政府张掖市农产品品牌发展战略,11月22日,张掖市农业农...
全球种子行业整体市场规模预计2... 1、种业发展现状: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种业处于农业整个产业链的源头,是建设现代农业的标志性、先导...
张掖市制种玉米产业发展中的挑战... 粮食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而种子是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
农业农村部召开全国种业企业座谈... 12月19日,农业农村部召开全国种业企业座谈会,部党组书记、部长韩俊主持会议并讲话。会议强调,要深入...